兩三轉

Dear會員們大家好,

針對文章的標題“兩三轉”,會員一定有所好奇疑惑,且讓平祺來為大家說分明:“兩三轉”其實就是兩個“三轉”。此乃平祺個人發想,主要內容是提供我們織襪同業在面臨艱難困境時的因應自處之道,以及闡述織襪產業未來可能的歷程與發展階段以供大家酌墨參考。

第一個三轉(路轉人轉心轉):也就是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。山就如同千層峰、萬重山,象徵我們織襪產業一直以來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挑戰(從貿易自由化後的紡織品配額回歸、金融海嘯、主權債務危機,到最近的「織襪四害」等等)。面對這些如山般嚴峻的考驗就要:

1.路轉:若遇山高阻擋無法過去,就得轉彎旋角,從旁邊開路過去,也就是要迂迴轉進。同樣地,當我們個人、家庭、公司或產業,一旦面臨困境,也要如是想、如此做。

2.人轉:若是此路(原有的道路)不通,當然就要趕緊找替代道路,縱然路途較遠、較難走,只要方向正確,哪怕再遠、再久都可以到達目的地,更何況,現在都有「GPS衛星定位導航」,比較不會迷失,不是嗎?

3.心轉:若還是沒有可選擇的其他方法可解決問題或排除困難,此時只要心念一轉,換個角度想想,或者改變思考方式(靜心、定思、沈澱思路甚或逆向思考等),或許心障一除、觀念一改,許多問題也就豁然開朗、迎刃而解了。大家不妨試試!

第二個三轉(轉單轉嫁轉型):就是我們織襪產業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與階段。

1. 轉單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,徹底改變了全世界的經貿生態。先進已開發國家()一厥不振,取而代之的是以為首的新興經濟體。尤其是中國,在海嘯危機後快速地演化、進化,如今已從過去的「世界工廠」正要蛻變成為「世界市場」;從「在中國製造(Made in China)」轉化成「為中國製造(Made for China)」,再加上中國剛出爐的「十二五計畫」(第十二個五年計畫),更揭櫫了以「擴大內需」與「產業結構轉型」為主軸的經濟發展藍圖。

中國在「擴大內需」方面,首先就是要讓人民富起來,以增進消費力與意願,進而維持一定的經濟成長。於是,薪資上漲、缺工、勞力分配扭曲等便會成為常態。再加上近來原物料飆漲、通膨壓力如影隨形,還有不斷升值的人民幣等因素,在在都讓生產製造成本節節高升,尤其勞力密集產業更是首當其衝。影響所及,中國過去依賴低廉的勞動力與眨值的匯率所產生「勢如破竹」般的競爭力便會漸漸式微,而其在國際市場間搶單的「磁吸力」亦將轉弱,於是,國際買家的「轉單現象」就會發生。台灣當然會是最主要的受益者。

既然轉單初期是以傳統的勞力密集產業為主,我們在台灣的織襪產業就有可能會是最早最直接的受惠者。據聞,已有許多我們織襪同業接到了客人從大陸的轉來的訂單,便可印證。如果情形趨勢確立,那可是我們織襪產業再迎春天的大好契機,還望大家要好好地把握商機。正是:

中國搶單歇一歇,轉單台灣是機會;

苦盡甘來織襪業,共創榮景再起飛。-- <平祺> --

2. 轉嫁:然而,業者縱然接到轉單,可惜初期轉單價格依然偏低(還是有比價效應),重之以原物料、匯率等因素,更壓縮了出口業者的接單毛利。資料顯示,去年我們織襪產業整體外銷出口,不管是金額與數量皆呈兩位數成長,但平均單價卻微幅衰退,便可證明此一現象。雖說「先求有()、再求好()」,然而大家應該要想辦法說服客戶,把成本「轉嫁」出去,先前或許有些難度,但此一時、彼一時,現今的環境(如前所述)當更有利於提高報價、轉嫁成本了,希望大家一起努力。正是:

轉單初期毛利低,聊勝於無是轉機;

成本轉嫁若順利,轉運成功笑咪咪。-- <平祺> --

3. 轉型:綜觀國內外情勢,大環境似乎對台灣的產業(尤其是未出走外移的傳統中小企業)漸漸有利。即使如此,就算能轉單、轉嫁,但是就長期而言,還是要利用這個機會來讓產業或公司積極「轉型」。也就是從過去以勞動與原料成本為導向的競爭力,轉型成為以「少量多樣、即時反應」與「縮短交期、快速出貨」等高附加價值的核心競爭力。如此,才能創造長期競爭利基、確保競爭優勢,進而以利產業永續生存發展。而我們織襪產業又何嘗不該如此嘗試轉型?正是:

長期發展要轉型,少量多樣速反應;

出貨急急如律令,如此競爭一定贏。-- <平祺> --

總之,在可預見的將來,我們織襪內銷業者,受大陸廉價劣質產品的衝擊將愈來愈小(其低價優勢不再);而外銷業者則可受轉單、轉嫁趨勢之福,業績、利潤自然可期。至於是否如此,且讓我們拭目以待!正是:

織襪產業臨挑戰,四害未除有夠煩;

若能認知兩三轉,撥雲見日景氣返。-- <平祺> --

以上是平祺在去年六月召開的理監事會中提出的個人看法與見解,在此一道與所有會員分享。

理事長   魏平祺  敬上2011.3.9